我们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本文2021年4月18日发表于东方网,作者为东方智库研究员、东大国际战略智库研究员
4月13日,日本政府决定以海洋排放方式处置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此事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东北亚和太平洋地区国家引起严重关注,事件仍在发酵,引发了国际舆论诸多质疑。
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决非小事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福岛县附近海域发生9.0级特大地震,地震引发的巨大海啸袭击了福岛第一核电站,造成核电站1至3号机组堆芯熔毁。这是自苏联切尔诺贝利核事故之后最严重的核事故。在这一灾难中,福岛第一核电站1、3、4号机组还发生氢气爆炸,机组建筑上部被炸飞,5号和6号机组因当时处于停运检修状态而逃过一劫。
虽然事故距今已有10年多,日本官方早已宣布永久关闭福岛第一核电站1、2、3、4号机组,但事故引发的各种严重后果至今远未消除,核污染水现在总量已达125万吨,储罐数量超过1000座,安全隐患始终严重存在。
此次日本政府日方在没有穷尽安全处置手段,也未与攸关国家充分沟通协商并未经各方专家共同会诊研究的情况下,就独自贸然作出向大海排放废水的决定,实属胆大妄为。
国际社会提出四大质疑
目前国际和地区舆论对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至少有四大严重质疑。
其一,日本为何选择在此时宣布将向大海排放福岛核废水?
核污染被认为是悬在人类头上的达摩克利斯剑,1986年发生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造成的恶果,包括核废料与核场地的处置等问题,直到今天也没有完全解决,如果福岛核废水处理再不慎重,将给人类头上悬挂第二柄达摩克利斯剑,这是绝不可以的。
日本当局一直都在研讨福岛核电站的废水处理问题,据报道,日本之前评估过五种排污方式,包括蒸发释放、电解排放、地下掩埋、注入地层和稀释入海,但主要因经费问题,日本当局一直倾向于选择简单省事省钱的向大海排放方式。然因这一做法缺乏全面、严谨、充分的科学依据和安全保障,一些专家认为如果将核废水排入大海,人类通过摄取鱼贝类后会对人体产生不良影响,国际上担忧和争议较大,日本政府对这些情况是了解的,因此内心是发虚的,一直都不敢正式决定向大海排放福岛核废水。
此次日本内阁选择在4月13日作出决定并对外官宣,从时间点上来看很不寻常。韩国媒体指出,日本政府强行决定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是在4月16日美国总统拜登和日本首相菅义伟在白宫举行美日首脑会谈之前的前三天,美日显然事先达成了共识。有分析认为,日本这样做实际是一种拉大旗作虎皮,是日本企图通过投靠美国,美国企图利用日本强化国际战略同盟的一种卑鄙的交易。
其二,究竟谁在为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背书”?
菅义伟政府敢于冒险决定向大海排放福岛核电站的核废水,显然得到了一定的国际背书,进行了一系列私下谋划和协同。
一是实际上得到了国际原子能机构的背书。人们注意到,在日本作出正式决定的当天,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格罗西就发表声明表示“欢迎日本的决定”。早在去年2月,格罗西就率领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赴福岛视察,当时日本政府提出了福岛核污水的两种处理方法:或者蒸汽释放,或者排向大海。同年4月,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在官网发布声明称,日本提出的两种排放核污水的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在安全性和环保监管下,世界各地核电站通常也采取以上方式。今年3月23日,格罗西又通过视频对话的方式,就福岛核污水的问题积极“评价日本政府的努力”,这等于已默认日本的做法,提前为日本政府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开了绿灯。
国际原子能机构的做法耐人寻味,作为世界核电强国之一的日本,长久以来在国际原子能机构都有很大的影响力。有关资料显示,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正规预算分配率方面,日本为8.2%,仅次于美国的25%和中国的11.6%,位居第三。美日两国的预算分配率相加高达33.2%,话语权很大。
特别是,在现任总干事格罗西之前领导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总干事是日本的天野之弥,他在2009年12月首次获任,之后于2013年和2017年两次连任,2019年7月18日去世,共担任了10年的国际原子能机构总干事,并认为是国际上权威的核能专家。天野之弥虽已去世,但其余威和影响力仍在。阿根廷外交官格罗西是2019年12月3日接替天野之弥出任总干事的,由于日本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预算分配大户,加上又有美国的支持,格罗西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的态度也就不难理解了。
二是得到了美国的实质性支持。这是日本作出决定并对外官宣的最主要原因。在日本政府正式宣布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决定后,美国国务院便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称:“美国意识到,日本政府研究了与福岛第一核电站现场储存的处理水管理相关的几种方案。面对这一独特和具有挑战性的局势,日本权衡了各种选择和影响,对其决定保持透明,似乎采取了一种符合全球公认的核安全标准的办法。”
虽然美方的表态在字面上看似有些模糊,但实际上美方的态度是很明确的,作此文字模糊的表态主要是为了避免美国日后被动和采取“双重标准”。东京心知肚明,只要美国对其排放核污水默认,国际上也就很难形成反对势力。华盛顿支持日本这一决定的原因毫不复杂,美国在国际上从来都是“双重标准”,只要华盛顿认为符合美国战略利益和需要,美国就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自福岛核电站事故以来,美国连续10年禁止进口日本福岛产的食品,但现在美国因为要利用日本强化国际反华战略同盟,自然会与日本做交易,偏袒日本,无视国际舆论。
三是日本得到了其他西方国家和美西方舆论的默许认可和暗中配合。
日本政府的决定在国际和地区层面遭到强烈反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任命的3名独立专家也发表联合声明,对日方决定排放核废水入海深表遗憾,称此举可能影响太平洋地区数百万人的生活,对人权保障构成极大威胁。太平洋岛国论坛、中国、俄罗斯、韩国、菲律宾和朝鲜等有关各方对日方决定深表关切,呼吁日本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避免对海洋特别是全球生态环境造成危害。国际民间舆论和环保组织更是强烈反对日本的冒险做法,要求日本当局改变决定,至少在同利益攸关方和国际机构协商一致之前,不得擅自启动核废水排海。
但从迄今为止的表态和报道看,美国之外的其他西方国家特别是欧洲大国和西方主流媒体,对日本的核污水排放决定少有质疑和反对声音,有的甚至只字不提,这些都并非巧合。一方面是因为这些国家的当局和媒体认为日本远在东北亚,日本的核污水排放与它们无关,另一方面是由于这些国家与日本在政治、外交和战略利益上立场一致,而日本也必定事先做好了各种工作。这也再次表明当今世界严重缺乏公平正义和道义。
其三,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的危害有多大?
对于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的决定,目前国际上大致分成了两大类,一类认为日本这样做的现实、直接和长远的危险性和危害性都非常大,但另一类则采取默认、默许和不持异议的态度,或者对此危害轻描淡写,这显然有失公允了。
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目前国际上至少还没有任何机构、组织、国家和核专家,敢公开和明确地宣称日本政府决定向大海排放核污水不会造成安全问题。
至于这样做的危险和危害性究竟有多大,目前国际上也不无争议,至少看法不尽相同。有专家认为,国际原子能机构和美国有保留地支持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是有一定科学依据的。但所谓的依据主要是日本所公布的研究和论证证据。
由日本专家学者及政府官员组成的关于多核素去除装置处理水对策小委员会(ALPS小委员会)称,含有62种放射性物质的ALPS处理水,在排放前将再次进行ALPS处理,处理前约72%超标的核污水经过二次ALPS处理后,除氚以外,其他各类放射性物质的浓度总和将低于法定的排放限制值。至于目前暂无有效方法清除的氚,将把浓度稀释到每公升1500贝克勒尔(Bq/L)后再排放入海,符合有关标准,因此对环境和人是安全的。
东京电力公司称,他们设置了事故放射性废水净化处理装置,其中包括锶和铯吸附装置、反渗透膜除盐装置、多核素去除装置(ALPS)等,可以去除废水中的大部分放射性核素。
但日本的这些说法并无足够的科学依据,纯属自说自话,是不可信的。
国际原子能机构专家组评估报告明确指出,如果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排入海洋,将对周边国家海洋环境和公众健康造成影响,同时现有经过处理的废水中仍含有其他放射性核素,需进一步净化处理。联合国原子能辐射效应科学委员会报告也认为,福岛核电站事故核废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需持续跟踪观察。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10年后蔓延全球海域。绿色和平组织核专家指出,日核废水所含碳14在数千年内都存在危险,并可能造成基因损害。
其四,日本有何权力单方面作出向大海排污的决定?
一些国家特别是太平洋地区国家对日本政府的决定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和反对,特别是对日本事先不与攸关国家认真沟通就擅自作出决定和宣布提出了严厉批评,认为日本这样做是极不妥当、极不负责任和极不道德的。从科学的角度讲,日本在可以有五种核污水处理方式的情况下选择最简单、最省钱但很不安全的方式排污水,仅技术层面就涉及到一系列有待破解的疑问。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4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就日本政府决定向大海排放核污水提出了一系列质疑,并明确表达了中方的立场态度。赵立坚强调,核废水排海不能成为第一选项,更不能成为唯一选项。日本应对全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重新审视并收回错误决定。日本应诚恳面对各国一致反对的声音,自觉接受包括中方在内国际社会的实质参与和监督,让福岛核废水处置问题完全在阳光下运行。
韩国《韩民族日报》发表的评论指出,一直主张自己是原子能爆炸受害国的日本竟然决定向大海倾倒含有大量放射性物质的污水。日本在发生史上最严重的福岛核电站事故后,在没有向日本市民和周边国家道歉、也没有承担责任的情况下,打着美国支持的旗号,强行排放污水的行为表明,日本无视殖民统治和战争的责任,甚至抹去相关记忆的掌权者们的态度并没有改变。
福岛核污水排放是世界性严重问题
《韩民族日报》的这篇评论指出,反对日本不透明的排污决定不是韩日矛盾问题,不是地缘政治问题,而是全世界都要共同思考的严重环境问题。东京电力公司表示计划将放射性物质的浓度降到标准之下后再进行排放,但并没有公开准确信息。对于这些问题,除国际原子能机构外,世界卫生组织(WTO)或国际环境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的专家都应参与其中,并加以科学验证。
绿色和平组织发表声明强调,日本的“排污决定是完全无视福岛、全日本和亚太地区人权的行为”。一位美国人表示,“请记住,美国政府同意并不意味着美国国民都同意”,“全世界应该一起阻止”日本政府作出的将福岛核污水向大海排放的决定。
新加坡《联合早报》的评论提出,对于福岛核污水的处置,国际社会须要组成第三方科学考察和审核组,尤其是利益相关方须派出专家,从科学上把关,检查核污水中放射性核素的种类、浓度、总量,以及审查特定放射性核素与沉积物、海洋生物等海洋环境关键要素相互作用的情况,评估向大海排放核污水对人类社会和地球环境的短、中、长期结果和后果,并向国际社会作出解释。
日本决定向大海排放核废水绝不仅仅是日本自己的事,而是涉及全球生态环境特别是海洋环境安全的大事,是广泛和长久涉及诸多国家与无数人生命安全的大事,日本政府必须认清自身责任,秉持科学态度,履行国际义务责任,严肃认真对待,而休想糊弄过去。
福岛核污水处理步骤公开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计划引担忧
日本政府打算把大量储存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大海的设想,在日本国内及周边国家引发担忧。多方呼吁日方秉持高度负责态度,在与周边国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慎重作出决策。
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已过去9年多,但其核污水处理问题仍未解决。日本共同社等多家媒体日前报道称,日本政府已确定方针,将把福岛核电站的核污水排入大海,并可能于近期召开相关会议作出最终决定。各方普遍担忧核污水入海可能对周边乃至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产生负面影响。
核污水储存罐容量接近上限
日本媒体分析称,日本政府决定排出核污水,原因可能是福岛第一核电站储存核污水的储存罐容量即将达到上限。《读卖新闻》报道称,东京电力公司现在每天新增140吨“处理水”,估计到2022年9月将达到储存罐上限137万吨。
核污水处理是福岛核事故善后处理中的一个重大难题。2011年“3·11大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因海水灌入发生断电,其4个核反应堆中有3个先后发生爆炸和堆芯熔毁,造成灾难性核泄漏。持续冷却堆芯的作业以及雨水、地下水流入反应堆设施产生了大量核污水,并在不断增加。
日本采用“边截流边治理”的方式处理核污水问题,一方面在核电机组厂房周边设置地下汲水井,用截流的方式减少地下水流入,同时使用多核素去除设备清除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处理后的水被称为“处理水”,但多核素去除设备无法有效去除核污水中具有放射性的氚。含氚污染水被存储在大型罐体内,截至今年9月已达123万吨。
今年2月,日本政府负责处理核污水问题的相关委员会发表了一份报告,列出了“海洋排放”和“水蒸气”两种方案处理核污水。该报告宣称“海洋排放更加切实可行”,按照日方说法,氚排入海中对人类健康影响相对较小。随后,日本政府今年4月至10月先后7次邀请29个团体的代表、共计43人听取意见。
日本国内普遍反对核污水排入海洋
福岛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日本国内一直有众多声音反对将核污水排入海洋。
10月20日在东京举行的集会现场上,福岛县郡山市议员蛇石郁子表示,政府的核污水排放计划没有得到民意支持。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并未向公众认真说明,也未倾听福岛县民众的意见。
日本民间组织“核能市民委员会”20日发表公开声明,明确反对将核污水向海洋排放。该声明指出,现在储存罐保存的核污水中,含有氚以外的多种放射性物质。尽管东京电力公司表示将进行“二次处理”,但“二次处理”的结果如何,仍然残留有哪些放射性物质及对人体的危害性都不明确。声明表示,核污水问题从2011年事故发生后就引发公众普遍担忧。日本政府和东京电力公司一直没能拿出有效对策,导致问题不断拖延。
2015年,东京电力公司曾向日本全国渔业协会作出“不轻易向海洋排放”的书面保证。日本全国渔业协会会长岸宏近日在东京与多位日本政府内阁成员会面并提交请愿书,表示渔业从业者一致反对核污水入海,“如果排放到海洋的话,渔业者迄今为止10年的努力将化为泡影”。
日本前首相鸠山由纪夫近日在社交媒体发文批评日本政府的计划,表示政府应该多倾听民间企业的声音。20日,日本共产党福岛县委员会等组成的福岛复兴共同中心向经济产业大臣提交请愿书,坚决反对将核污水排入海洋,强调应继续在陆地上保存核污水。
日本媒体指出,东京电力公司称没有土地修建新的储存罐,但福岛第一核电站周边有大量因辐射量过高而不宜居住的区域,这些闲置土地完全可以用来新建存储设施。
“核能市民委员会”认为,“大型储存罐在陆地上保管”或“用灰浆凝固处理”是现有技术下解决核污水问题的最佳方式,可以确保核污水在陆地上妥善保管。
国际社会敦促日本公开透明处理核污水
有日本学者指出,福岛周边的海洋不仅是当地渔民赖以生存的渔场,也是太平洋乃至全球海洋的一部分,核污水排入海洋会影响到全球鱼类迁徙、远洋渔业、人类健康、生态安全等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问题绝不仅仅是日本国内的问题,而是涉及全球海洋生态和环境安全的国际问题。
德国一家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曾对福岛核污水排放进行计算机建模,结果显示,一旦污水排放入海,57天内,含有辐射性的污水就将扩散至太平洋的大半区域,只需3年,美国和加拿大海域就将遭到污染。美国《科学》杂志8月刊文称,除了目前为人所知的氚元素,核污水中还含有多种放射性物质,需要高度关注将污水释放到海洋可能带来的潜在危险。
国际原子能机构今年4月表示,日本需要监测核污水排放入海措施带来的影响,同周边国家和国际社会积极进行沟通,向所有利害攸关方透明公布核污水入海相关信息。
在今年9月举行的第六十四届国际原子能机构大会上,韩国科学技术信息通信部第一次官郑炳善对日本考虑将福岛核污水排入大海的做法表示担忧,并强调日本应与国际社会进行透明沟通。郑炳善表示:“核污水排放关乎全球海洋生态环境,应充分评估方法的适当性以及中长期环境危害,并加强与有关国家及国际社会的合作。日本在制定福岛核电站污水处理方案之前,有义务基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规与包括韩国在内的国际社会进行公开透明的沟通,使国际社会能够充分了解并接受相关风险。”
韩国济州岛知事元喜龙20日表示,被排放的核污水将不会只留在日本领海内,太平洋沿岸所有国家都是利益攸关方。希望日本政府停止核污水排放的相关准备工作,就核污水处理方案与他国进行协商。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19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日本福岛核事故造成放射性物质泄漏,对海洋环境、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希望日本政府秉持对本国国民、周边国家以及国际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深入评估福岛核电站含氚废水处理方案可能带来的影响,主动、及时地以严格、准确、公开、透明的方式披露信息,在与周边国家充分协商的基础上慎重作出决策。(记者 刘军国)
《人民日报》( 2020年10月23日 第 16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