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中国男子田径选手在历届奥运会共夺得三枚金牌,其中两枚来自男子20公里竞走项目,陈定、王镇分别在2012年伦敦奥运会、2016年里约奥运会问鼎该项目冠军。东京奥运会上,中国田径队派出王凯华、蔡泽林、张俊出战,力争实现男子20公里竞走奥运三连冠。
在今年3月落幕的全国竞走锦标赛暨奥运会选拔赛中,王凯华以1小时16分54秒成绩夺冠,打破全国纪录的同时,创下今年世界最好成绩;蔡泽林和张俊以1小时17分39秒的成绩并列排名今年世界第三。满员参战、实力强大的中国队将携手向冠军发起冲击,他们的主要对手将是东道主日本队——山西利和、高桥英辉的实力均不容小觑。
中国跳水队两位小将陈芋汐与全红婵将出战女子单人10米台半决赛和决赛。14岁的全红婵是此次中国体育代表团年龄最小的运动员,东京奥运会将是她的国际大赛首秀。她在去年初跳水队三站奥运选拔赛中横空出世,赢下其中两站单人10米跳台冠军,惊艳亮相的同时,也赢得站上奥运舞台的机会。
相较而言,16岁的陈芋汐经验更加丰富,2019年为中国跳水队时隔六年再夺女子单人10米跳台世锦赛冠军。在此前结束的女子双人10米跳台决赛中,陈芋汐携手张家齐夺冠。两名小将能否为中国跳水包揽该项目的冠亚军?2005年出生的陈芋汐和2007年出生的全红婵,谁将站在最高领奖台?这些悬念都将在今天揭晓。
乒乓球女团决赛将在中国队与日本队之间展开。2012年伦敦奥运会获得银牌,2016年里约奥运会获得铜牌,日本女团无疑希望能够在主场创造历史。从赛程安排上来看,日本队拥有一定的优势,比中国队提早一天完成半决赛意味着她们拥有更多的休息调整时间。伊藤美诚在半决赛后信心满满,“我训练的目标就是拿到最后的胜利,我非常期待决赛的到来。”
由陈梦、孙颖莎和王曼昱组成的中国队将捍卫中国女乒的荣耀。从2008年奥运会乒乓球团体比赛取代双打项目之后,中国队从未让团体金牌旁落过。女乒主教练李隼认为,除技战术之外,心理才是决定比赛胜负的关键因素,“关键就看这两支队伍谁能拼得出去,谁能豁得出去。”
田径赛场,朱亚明、方耀庆将联袂冲击男子三级跳远奖牌,其中朱亚明在资格赛中以17米11、排名第三的成绩晋级;男子4×100米接力和女子4×100米接力将展开首轮角逐。2016年里约奥运会上,由汤星强、谢震业、苏炳添、张培萌组成的男队获第四名,由袁琪琪、梁小静、葛曼棋、梁小静组成的女队遗憾未能进入决赛。东京奥运会,中国男队能否继续实现突破,中国女队又能否走出里约的失利?
9点整
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半决赛
9点09分
田径:女子4×100米接力第1轮
10点整
田径:男子三级跳远决赛
10点39分
田径:男子4×100米接力第1轮
14点整
跳水:女子单人10米跳台决赛
15点30分
田径:男子20公里竞走决赛
18点30分
乒乓球女团决赛:中国VS日本
20点整
田径:男子400米决赛
足球小组赛输最后冠军吗 两代国足‘输冠亚军’的魔咒:从02世界杯到U20亚洲杯,都是宿命
当沙特与澳大利亚会师2025年U20亚洲杯决赛时,中国国青队的出局显得格外“悲壮”——小组赛1-2负于澳大利亚、1/4决赛0-1遭沙特绝杀,两场失利竟全拜最终冠亚军所赐。这一剧本与2002年韩日世界杯国足小组赛连败于冠军巴西、季军土耳其的“悲情历史”惊人相似。两代国字号球队,跨越23年的“输冠亚军”宿命,究竟是实力差距的无奈,还是赛程命运的捉弄?
历史轮回:从世界杯到亚洲杯的“含金量”争议
2002年世界杯,国足首次亮相世界舞台,却以0-4巴西、0-3土耳其的小组赛战绩黯然离场。尽管结果惨淡,但对手的实力令球迷感叹“输得不冤”——巴西最终夺冠,土耳其斩获季军。无独有偶,2025年U20亚洲杯上,中国国青同样倒在了冠亚军脚下:澳大利亚与沙特分别淘汰日韩晋级决赛,而国青正是被这两支球队双杀出局。知名足球评论员马德兴直言:“输冠亚军,你觉得冤?遗憾?”
这种“对手含金量极高”的失利,既是中国足球实力的真实写照,也折射出赛程安排的微妙影响。2002年世界杯,国足与巴西、土耳其、哥斯达黎加同组,被外界称为“死亡之组”;而本届U20亚洲杯,尽管国青作为东道主分入A组,但淘汰赛首轮即遭遇沙特,随后冠亚军路径更被媒体质疑“分区不利”。记者赵宇指出:“战胜国青的沙特和澳大利亚最终会师决赛,这给未能晋级世青赛的中国队增添了更多遗憾。”
细节对比:从“毫无还手”到“主动却失机”
两代国足的“输冠亚军”剧本虽相似,过程却大相径庭。2002年世界杯,国足面对巴西全场被动,仅靠肇俊哲击中门柱稍挽颜面;而本届U20国青对阵沙特时,控球率占优且获得点球机会,却在补时阶段因防守失误被绝杀,堪称“主动却失机”的典型。对澳大利亚一役,国青下半场狂攻未果,展现出的拼劲甚至让球迷看到希望。这种从“全面劣势”到“遗憾告负”的转变,或许暗示着新一代球员在技战术和心理韧性上的进步。
争议与反思:赛程“宿命”还是青训短板?
对于两代国足的相似命运,舆论分化明显。一方认为,分组与赛程的“不利”放大了实力差距。例如,本届U20亚洲杯国青若避开沙特,或能走得更远;另一方则强调,若自身实力过硬,本可突破“宿命”。正如2002年世界杯国足未能抓住对阵哥斯达黎加的关键战,本届U20国青同样在点球机会和防守细节上暴露短板。
更深层的反思指向青训体系。2002年世界杯国足成员多为甲A联赛黄金一代,而本届U20国青阵中王钰栋、刘诚宇等新星已在联赛崭露头角,被媒体誉为“十年最强”。然而,与沙特、澳大利亚等青训强国相比,中国年轻球员的国际比赛经验仍显匮乏。名记赵震犀利总结:“我们总在关键时刻差一口气,这不是运气问题,而是体系问题。”
未来启示:悲情之外,更需理性前行
两次“输冠亚军”的背后,既有偶然的赛程安排,也有必然的实力差距。但相较于2002年世界杯的“无力感”,U20国青在本届亚洲杯展现的战术执行力和斗志,或许是中国足球触底反弹的信号。正如主帅久尔杰维奇所言:“要一步步来,相信离目标会越来越近!”
历史不会简单重复,却总押着相似的韵脚。从02世界杯到25亚洲杯,中国足球的“悲情”叙事中,既需正视差距,也应珍视进步。毕竟,唯有在失败中积累“含金量”,才能真正打破命运的轮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