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我们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welcome-球速体育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隔绝核废料是什么 日本核污染水排海,盘点那些核灾难片,都是人类无法抚平的伤痛

添加时间:2025-03-06

8月24日,日本启动福岛核污染水排海,东京电力公司公布核污染水排海详细步骤,17天内将排放首批7800吨核污染水。

尽管多方反对,日本仍执意将核污染水排放入海,这将会带来哪些后续影响?多部影片中也有详细的介绍,细节之处都细思极恐。

《切尔诺贝利·禁区》

2019年上线的电影版本《切尔诺贝利·禁区》在豆瓣拥有7.4的分数,切尔诺贝利事件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这场恐怖的核污染灾难对全世界人民都产生了不可描述的影响。《切尔诺贝利》出现过纪录片,也出过电视剧版本。

纪录片向大家描述了这场恐怖的灾难是怎样出现的,而电视剧版本更像是一部科幻片,主角使用时光机去到过去,目的就是为了让这场灾难不再发生。至于电影版本的《切尔诺贝利·禁区》,则是电视剧的终篇,反派很牛,冒险也更加的惊心动魄,最难得的一点在于为了让观众们满足,《切尔诺贝利·禁区电影版》准备了三个结局,你想看哪个都行。

《哥斯拉》

1998年上线的电影《哥斯拉》在豆瓣拥有7.2的分数,虽然日本设计出来的怪兽形象有很多,但相信哥斯拉在每个小朋友的心中都有不一样的地位,因为核辐射的原因,生物受到了影响并展开变异,成为了庞然大物哥斯拉,哥斯拉登上陆地之后展开了各种各样的破坏,其实也说不上破坏,因为在哥斯拉的眼中人类以及人类的建筑武器等都太渺小了,他随随便便行走在路上就可能让一系列建筑毁于一旦。《哥斯拉》是一部灾难末日电影,电影中出现的各种场面都非常宏大,看着就让人惊讶。

《再见日本》

2015年上线的电影《再见日本》在豆瓣拥有7.1的分数,这部电影的背景在未来,因为核电站爆炸的缘故,日本出现了全国性的灾难,简单的说就是日本快要无了,在此基础上他们的大人物宣布要去到别的国家避免灾难,而我们的女主角却没有出现在撤离名单中,女主角被留在了这备受污染的土地上,一日一日的只能等死,陪伴她的只有一个机器人。

《再见日本》整部影片看下来非常唯美,但内涵非常沉重,毕竟是走向死亡,再怎么美丽都是恐怖的。另外这部影片还有一个亮点,在电影中出现的机器人不是后期特效,她就是一个非常智能的机器人,这个机器人拥有皱眉,眨眼,微笑等超过60种表情。

《惊天核网》

2002年上线的电影《惊天核网》在豆瓣拥有6.8的分数,上个电影日本无了,在这部电影中,美国要无了,因为一枚核弹发生了爆炸。影片的大体内容是一枚遗留的核弹出现在了叙利亚,核弹出现的原因是因为有不法分子想要用这枚核弹引起战争,尽管电影中出现的观察员很快发现了这件事,但在导演的镜头之下,这枚核战真的炸了,场面超级大。

《隔绝》

2012年上线的电影《隔绝》在豆瓣拥有6.7的分数,这部电影的背景是在核爆之后,死在核爆中的人不计其数,幸存下来的人只能到处躲藏,在一间地下避难室里,8个人藏匿其中,这8个人中有两个女人,其余全部都是男人,接下来发生的事大家只要有脑子都能想得到,毕竟在这种紧张危险的末日环境下,人性再脆弱不过。感觉导演只是借了一下末世核弹背景,最终讲述的故事还是人性,这种故事放在其他背景下也能行得通,比如一群人被困北极啊,一群人被恐怖分子关在一起啊。

《隔山有眼》

2006年上线的电影《隔山有眼》在豆瓣拥有6.7的分数,这部电影讲述了因为受到核污染,附近居民产生了身体变异,变异之后的他们既嗜血又暴力,身体还出现了畸形,与此同时,一个家庭开着车来到了这个地方停脚,就这样恐怖的事情发生了,以末日题材为背景的惊悚恐怖片,整部电影超级变态,口味重又血腥,建议做好心理准备再打开观看。

《湮没之地》

《湮没之地》是一部由法裔以色列人执导的乌克兰电影,影片讲述了一个受切尔诺贝利灾难的事件和遗产启发的故事。

1986年4月26日,位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几公里处的普里皮亚季小镇。在这个明媚的春天里,安雅和彼得正在举行婚礼,小瓦列里与他当核电站工程师的父亲阿列克谢种下了一颗苹果树,森林看管员尼古拉照例在森林中巡视...就在此时,一场事故在核电站发生了。彼得被征召去扑灭大火,就再也没有回来。受到这场灾难的影响,放射性物质将大自然顷刻变了样。当地居民突然被疏散。被当局要求封口的阿列克谢,宁愿消失...

《湮没之地》非常忠于主题和历史背景。这是一部无声的电影,就像困扰切尔诺贝利的辐射一样,探索了核灾难周围创伤的根源和持久影响。更加引人注目的是影片中很多场景是在切尔诺贝利禁区拍摄的,使影片更具真实感。

《撒哈拉》

核废料被排入大海,在撒哈拉沙漠地区,有资本大佬开设工厂。把工厂产生的核废料排入海洋中,造成了地下水污染,当地的居民陆续中毒。探险家男主和世卫组织人员女主发现这件事后,一起拆穿资本家的阴谋。

《潘多拉》

虽然讲述的是韩国的故事,不过影片中的核事故和当时福岛核事故相似度较高。可以通过此片,脑补一下当时福岛核事故的现场情况。

韩半岛6.1级地震之后,引发了位于釜山地区的1号原子能发电站爆炸,核电站陷入了危机。大规模强震引发的爆炸导致核电站出现裂缝,放射性物质泄漏事故发生。毫无预警的灾难,令韩半岛被混乱恐慌笼罩。就连一直坚信可以预警灾难的塔台也处于即将颠覆的状态。核能泄露的恐怖渐渐席卷而来,甚至还可能诱发第二次爆炸。核电站工作人员与居民、消防人员展开救灾行动,然而下一轮爆炸的威胁已经袭来。

《福岛核事故3年后 13万避难者的选择》

该片以纪录片的形式,探访了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发生3年后,仍有13万灾民避难在外,不能返乡。而这些人里,有因担心辐射而有家不愿回,也有被迫放弃返乡,每一名避难者都面临着残酷的现实和严峻的抉择。纪录片直击13万灾民在灾后第三年所处的真实境况,探寻核事故避难者真正需要的救援措施。核灾难带给人类的是看不见又无法抚平的伤痛。

《日本东海村核临界事故-治疗核辐射83天的记录》

核辐射对人体的危害有多大?可能看过这部纪录片,会更冲击你的视觉和内心。日本历史上其实还有一次非常严重的核灾难,那就是1999年发生在日本东海村的核临界事故。1999年9月30日上午10点35分,日本东海村JCO公司的一座铀转换厂工人违反操作程序,把富集度18.8%的铀溶液(相当于含16公斤铀)直接倒入沉淀槽中。由于铀量超过其临界质量的2.9倍,当即产生蓝白色的闪光,现场产生了γ和中子辐射。此次临界事故使现场93名工作人员受到不同程度的核辐射,其中2人先后不治身亡。

事故中第一个死亡的大内久先生,所受到的核辐射剂量为普通人年上限的2万倍。因为大内先生受太大量的中子冲击、导致自身 DNA 序列的错乱,所以身体的白血球、淋巴球死光,然后免疫力完全丧失,身体製造血跟抗体等等相关细胞的组织完全失去功能。接着会发生的事情,就等于尸体下葬后的情况,因为身体不会再造血、血小板、与白血球,所以跟尸体一样开始腐烂。也就是在患者还有意识的情况,开始接受自己成为腐烂尸体的情况。医疗小组投入了最新医疗技术来治疗这个前所未有的患者,结果却无法战胜核辐射的威力。

这些以环保为主题的电影传递着保护地球、保护环境的理念,它们以自然之美震撼心灵,或引导我们如何付出努力,或告诫我们肆意妄为的后果,让我们携起手来从点滴小事做起,共同守护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

日本排放核污水的评论 多方认为:日本核污染水排海不正当、不合法、不安全

光明日报记者 王妤心泓

近日,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问题引起国际社会关注。日方不顾国际社会反对,准备最快8月开始把核污水排入大海。

此消息一出舆论哗然,尤其是中国、韩国、一众太平洋岛国以及日本国内的渔业从业者们对计划的批评声不绝于耳。有分析人士表示,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放后,洋流大循环会使得太平洋岛国受到最快和最直接的冲击。太平洋岛国论坛秘书长此前声明,福岛核污水排海将对太平洋岛国构成严重影响和长期隐患。

韩国市民团体呼吁废除日方寻求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背书”其核污水排放的相关评估报告。韩国最大在野党共同民主党表示,该机构公布的综合评估报告是基于日本方面提供的数据,可信度存疑。如果日方执意排污入海,共同民主党考虑推动立法,升级对日本水产品的进口禁令。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该报告证明不了日本排海计划的正当性、合法性与安全性,它不能成为日方排海的“护身符”和“通行证”。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将给全球海洋环境、生态系统和各国人民生命健康带来潜在危害。与一般核电站排放的工业废水主要含有氚不同,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和其燃料残渣中含有1000多种核素。目前人们的视线被大量存在的“铯”和无法去除的“氚”所吸引,而更有专家敏锐地指出,还有一些潜在的核素没有被检测到,而且其危害更甚。

“日本政府将经过多核素净化处理系统(ALPS)处理的核污染水称为‘处理水’,强调‘处理水’已达标可排,但该系统在运转后不久即发生故障,70%以上处理后的核污染水的放射性核素活度超出排放限值。”生态环境部辐射环境监测技术中心副主任、研究员赵顺平告诉记者。国际社会对该系统长期高负荷运行的性能与效率始终存疑。

日本欲借IAEA报告蒙混过关

IAEA总干事称“福岛核‘处理水’可以饮用、游泳”。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对此回应:“如果有人认为福岛核污染水可以饮用、可以游泳,我们建议日方把核污染水好好利用起来,供这些人饮用或游泳,而不是排进大海,让国际社会担忧。”

首先,IAEA发布的这份报告并不代表其批准日本向海洋排放核污染水,该机构扮演的只是一个评估者的身份,而不是决策者的身份。大连海事大学黄渤海研究院院长张晏瑲表示:“日本是否有权利排放核污染水,不是可以由任何单一国际组织决定的,还需要考虑其他国际组织,比如说国际海事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世界卫生组织,它们同样具有监管的权利。”

其次,此次报告结果是基于日本对IAEA的授权而开展的评估。日本有意将授权范围限制在了对排海方案的评估,出具的报告只是对核污染水排海的片面分析,并没有办法经过对比证明排海是处置核污染水的安全可靠方法。因此,该报告无法为日本排海行为正名。

再次,日本此次提交的样本并不完整。北京师范大学国家安全与应急管理学院教授余雯向记者解释道:“日本储存核污水的罐子非常大,污染物比较浓的物质沉淀在下面,而日本只提取了表面污水做样本,所以取样的代表性很成问题,日本没有提交充足的取样。”种种行为表明,此次日本请求IAEA开展审查评估只不过是打算“蒙混过关”。

另外,中国外交部发言人7月4日曾指出,这份报告未能充分反映参加评估工作各方专家的意见。“这份报告是以格罗西总干事的名义发布的,虽然在报告发布前,IAEA秘书处曾就报告草案征求技术工作组专家意见,但留给专家的时间窗口非常有限。秘书处收到反馈意见后,也未再次与各方专家就报告修改及意见采纳情况进行讨论达成一致意见,就仓促发布了该报告。”参加IAEA对福岛ALPS处理水排海问题评估技术工作组的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刘森林研究员介绍了报告出台的内幕。

记者了解到,此次评估报告中的六家第三方实验室分别来自瑞士、奥地利、摩纳哥、韩国、法国和美国,除了韩国以外都是域外国家,利益攸关方较少,因此这个报告很难让人信服。“相较于此次报告中第三方实验室的选择,我们更加呼吁IAEA在未来能够尽快建立长期的、有日本邻国等第三方实验室充分参与的国际监测机制,并且在此过程中能够充分考虑各利益攸关国家的关切和参与度。”张晏瑲院长对此表示。

日本核污水排海行为正当性广受质疑

日本福岛核污水排海行为在正当性上受到质疑。“所有涉及核辐射的人类行为,首先要做到的就是‘正当性’,简单来讲就是必须充分说明该行为好处大于坏处。比如我们看病时,做CT、X光也有辐射,也是对人体有害的,但医生通过专业判断,其带来的好处大于坏处,所以我们有足够的理由去做。”余雯教授向记者表示,“日本明明有对自然环境来说更安全的方案,但最后却选择了成本最低、对它自己最有利的方案。”

“日本‘精打细算’决定通过海底管道将核污染水排海,该方式刻意规避了《伦敦倾废公约》的适用。”张晏瑲院长表示。据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将预先把核污水里氚的浓度稀释到每升1500贝克勒尔,然后通过海底隧道排放至近海。日本是《伦敦倾废公约》的缔约国,所以该公约对日本有约束力。《伦敦倾废公约》第三条第一款明确了“倾倒”的含义是从船舶、航空器、平台或其他海上人工构筑物上有意在海上倾弃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并没有提到管道引流。日本管道引流的方式是通过陆源方式排海,意在规避公约的适用。

直接排海方案将核污染水对日本陆地的影响降低,而核素会随着离岸洋流扩散至远离日本国土的太平洋乃至其他大洋。德国海洋科学研究机构指出,福岛沿岸拥有世界上最强的洋流,从排放之日起57天内,放射性物质将扩散至太平洋大半区域,3年后美国和加拿大将遭到核污染影响,10年后污染蔓延全球海域。

福岛核污染水中含有60多种放射性核素,很多核素尚无有效处理技术,部分长寿命核素可能随洋流扩散,对周边国家海域生态平衡和海洋环境带来的影响难以估量。“日本执意将含有放射性物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水排入海洋,并且规模如此之大、计划执行时间如此之长,实在罕见。”生态环境部特邀观察员、公众环境研究中心主任马军表示。

日本应拿出更有诚意的处理方案

针对日本8月份实施核污水排海计划引发的担忧,赵顺平研究员指出,排海后续监测中存在严重问题:“即便要实施排海,其监测也应该做到独立取样,即由第三方组织进行取样,而不是由日本单方面取样。”

据悉,日方的监测会由东京电力公司、日本原子能规制委员会和国际原子能机构实施。然而,实施排海计划的东京电力公司已是“劣迹斑斑”,恐怕没有人会相信东京电力公司能够从头到尾都本着严谨的态度去处理核污染水。例如,净化装置的数据是否可靠,长达30多年甚至更久的监测是否真实有效,都存在争议。东电公司在事故爆发当年就出现了一系列的人为失误,在事故过程中的应急处理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多次被发现存在隐瞒、篡改数据和缺乏诚信的做法,这个有着不诚信记录的公司已经失去了公信力,得不到国际社会的信任,所以他们得出的陈述和结论是令人质疑的。

“对于具有国际影响的环境排放,正确的做法是建立独立有效的长期国际监测机制,由国际机构牵头,多国特别是利益攸关邻国共同参与的监督性监测机制,确保核污染水排放现场监督和取样监测分析的独立性和公正性。”赵顺平研究员表示。

排海并不是处置核污水的唯一或最佳方案。生态环境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研究员魏方欣介绍,对于日本福岛核污染水处置,曾经有过多种方案,日方最后把方案范围缩小到地层注入、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氢气排放和地下掩埋这五种方案,其中海洋排放、蒸汽排放是日方主推的两种方案,但在2020年,日本在这两种方案中最终决定采取海洋排放。

日本核污水排海之举是便自身之利,却将风险转嫁给他国。日本这样做不正当、不合法、不安全。

(光明日报北京7月16日电)

《光明日报》(2023年07月17日12版)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welcome-球速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