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公告:

我们诚信为本,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变...

welcome-球速体育

咨询热线

400-123-4657

新闻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举重奥运冠军男子 “从政”的福建奥运冠军们

添加时间:2025-01-20

4月19日,江西省委组织部发布一批干部任前公示,其中,35岁的金紫薇(现任江西省水上运动管理中心主任兼党委副书记)拟任省直单位副厅级领导职务。金紫薇是中国赛艇运动员,2008年在北京奥运会上获得女子四人双桨冠军,为中国队夺得第29金。

金紫薇(左二)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夺冠

白鹭洲知政()注意到,福建一些奥运冠军在退役后也走上仕途“从政”,比如女排侯玉珠、男子羽毛球吉新鹏、男子举重石智勇等。

中国女排首个奥运会冠军成员

现任福建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

侯玉珠是中国女排首个奥运会冠军成员,同时也是中国女排“5连冠”时期的功勋成员,现任福建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

侯玉珠 资料图

侯玉珠1963年3月生,福建永泰人,福建省委党校党政专业毕业,大学本科学历。出生在农村家庭的她20岁进国家队,司职主攻,主要是作为郎平、张荣芳的替补。

1984年,侯玉珠随中国女排在第23届奥运会夺得女排金牌。不久,郎平退役,侯玉珠成为了中国女排的主力,继续谱写中国女排的辉煌。1985年世界杯冠军、1986年世锦赛冠军,侯玉珠功不可没。1988年奥运会,中国女排兵败汉城。随后中国女排进入低潮期,侯玉珠也结束了自己国家队的生涯。

福建“双姝”之一,侯玉珠的完美搭挡郑美珠。

侯玉珠从国家队退了下来,之后出国打了几年球。回到福建后,她一直在省体育局工作,为福建体育事业兢兢业业做贡献,曾先后任省体育中心副主任、省体科所所长兼体育竞赛管理中心主任、省体育局竞技体育处调研员、省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现任省体育局二级巡视员。

福建省体育局官网最近报道中,3月23日上午,二级巡视员侯玉珠等人来到省青少年体育学校绿地开展义务植树活动。

厦门第一位奥运会冠军

12岁就被“挖”来培养

吉新鹏实现了福建男子选手在奥运会上金牌零的突破,也是厦门第一位奥运会冠军。如今,退役多年的他是厦门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二级调研员。

吉新鹏,1977年12月30日出生,湖北荆州市沙市区人。吉新鹏出生在湖北,但成长于福建。1989年,12岁的他成了厦门专业羽毛球队从沙市选来的3名队员之一。那时起,他一直在厦门进行训练,1996年2月进国家队。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吉新鹏夺得羽毛球男单金牌。

吉新鹏 资料图

2002年,吉新鹏从国家队退役,后留队从事教练工作,并于2005年调入国家一队教练组。2008年,湖北和福建都邀请他作为奥运火炬手,而他最终选择当厦门站火炬手。

吉新鹏 资料图

作为厦门培养出来的奥运冠军,2010年吉新鹏回到厦门任职。白鹭洲知政()查询厦门市体育局官网发现,2010年5月,他被厦门市体育局聘任为厦门市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副处级);2011年6月,被聘任为厦门市体育运动学校副校长(副处级),原聘任职务予以解除。2016年12月,厦门市体育局党组关于吉新鹏等同志任职的通知显示,吉新鹏为厦门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任职时间从2015年7月算起。

就在今年,吉新鹏的职务又有了变动。1月6日,厦门市体育局发布任免通知:因机构变更,吉新鹏同志任厦门市体育局群众体育处二级调研员,免去其厦门市体育局青少年体育处处长。

12岁来到厦门训练,退役后在厦门任职11年至今,可以说,厦门是吉新鹏的“第二故乡”。

男子举重奥运冠军石智勇

现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常委

福建还有一位奥运冠军退役后“从政”,他是中国男子举重运动员石智勇,现任共青团福建省委常委、少年部部长。

石智勇 资料图

石智勇,1980年2月10日出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一个普通工人家庭。9岁时,他进入龙岩市新罗区举重体校开始练习举重,1993年被选进福建省体校,1996年进入福建省队,1997年入选国家集训队。2004年,石智勇获得雅典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

石智勇 资料图

北京奥运之后,石智勇就一直在养伤,并被任命为助理教练,处于半退役状态。2010年,石智勇正式退役,一直就职于共青团福建省委。

今年1月4日公开报道显示:近日,福建农林大学第十二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培训班第三次课程邀请了福建省第二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团省委常委、少年部部长、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石智勇,于福建农林大学拓荒广场的百悟讲坛与60名学生、数位团委老师座谈分享“青年使命和担当”与“青年如何提升自身价值”。

图源 中新网

座谈结束后,石智勇寄语大学生:“努力成为又‘红’又‘专’的人。这里的‘红’,是指拥有红色基因,‘专’是指专业知识。同时珍惜韶华,不负青春,让优秀成为习惯,做最好的自己。”

他们没有“从政”

龙岩已有4位奥运冠军

除了上述三人,福建还有多名奥运冠军,但他们退役后没有进入体制内任职。

比如,1984年与侯玉珠一起夺得奥运女排金牌的福建老乡郑美珠。两人都是1963年出生,郑美珠是漳州人。公开报道显示,1991年底,郑美珠前往德国打球,从德国的俱乐部退役后,她选择和丈夫一同经商。后来,她带小儿子回国在福建读书。2008年,奥运火炬接力福州站,郑美珠成为第一棒火炬手。

郑美珠 资料图

2008年北京奥运会男子举重62公斤级冠军张湘祥,和石智勇一样,也是龙岩人。他比石智勇小3岁。张湘祥是中国为数不多的拥有硕士学位的运动员。

张湘祥 资料图

被称为“蹦床公主”的何雯娜,同样是龙岩人。北京奥运会上,她夺得女子蹦床金牌,也是中国蹦床史上首枚金牌。2016年,27岁的她在里约奥运会后宣布退役。2018年5月,她首次以裁判员身份执裁蹦床比赛。如今,“蹦床公主”已经结婚,丈夫是《长安十二时辰》总制片人梁超。去年1月1日,何雯娜晒出照片宣布产女。

何雯娜 资料图

福建最有名的奥运冠军,羽毛球运动员林丹,是龙岩上杭人。他先后夺得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是羽毛球史上第一位集奥运会、世锦赛、世界杯、苏迪曼杯、汤姆斯杯、亚运会、亚锦赛、全英赛、全运会及多座世界羽联超级系列赛冠军于一身的双圈全满贯选手。去年7月4日,37岁的林丹正式宣布退役。

林丹 资料图

龙岩可谓是“冠军摇篮”,至今已出现了4位奥运冠军。有意思的是,据说张湘祥的老家位于龙岩市新罗区中城街道,何雯娜家在龙岩市新罗区东城街道,张湘祥与何雯娜的家只差几条街道。公开消息中,2012年9月28日,张湘祥结婚时,何雯娜以伴娘身份出席。

这些奥运冠军担任领导职务

很多在省、市级团委任职

此前,也有多位奥运冠军担任领导职务。

比如,2004年雅典奥运会冠军女排冠军成员周苏红,2016年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副书记(兼职);2019年任共青团浙江省委员会副书记,今年同时担任浙江省政协社法委副主任、省政协常务委员。她还是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大球系主任。

周苏红 资料图

中国历史上首位女性奥运“五金”冠军,“85后”中国女子跳水运动员吴敏霞,2015年任上海体育局团委副书记,2017年当选十九大代表,2018年5月当选共青团上海市委兼职副书记。

吴敏霞 资料图

男子举重唯一两次夺冠的占旭刚,是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男子举重70公斤级冠军、2000年悉尼奥运会77公斤级冠军。退役后,他主要在浙江省内从事体育事务管理工作;2012年初,占升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2015年7月,任中共三门县委委员、常委,被提议任三门县人民政府副县长;2018年3月,任浙江体育职业技术学院院长至今。

拿了18个世界冠军的乒乓球运动员邓亚萍,退役后曾先后担任过奥运村部副部长兼奥运村办公室副主任、共青团北京市委副书记、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人民搜索网络股份公司总经理等职务,仅37岁便官至正局级,2016年6月9日,邓亚萍宣布辞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职务,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邓亚萍 资料图

很多奥运冠军退役后,在省、市级团委任职,像上述提到的周苏红、吴敏霞、石智勇,还有魏秋月、申雪,他们曾分别当选天津市、北京市共青团的兼职或挂职副书记。

有报道称,退役奥运冠军中,进入政府机关或事业单位从政的占60%。除了团委,很多人进入体育局,继续为体育事业发光发热。

中国举重冠军汉导 传递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奥运冠军点赞举重博物馆

10月16日,由国家体育总局举摔柔中心、中国举重协会以及东莞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世界首个以举重为主题的博物馆——举重博物馆正式启用。据介绍,举重博物馆征集到了包括陈镜开奥林匹克银质勋章在内6000多件(套)藏品、160套历届举重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的手印,集中展现了中国举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拼搏历程,高度提炼升华了冠军人生、辉煌史实背后的精神力量。

在活动现场,我国首枚举重奥运金牌得主曾国强,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举重冠军吴数德、陈伟强,现役举重奥运冠军石智勇、侯志慧、李发彬、罗诗芳、刘焕华、李雯雯和功勋教练员来到现场,向举重博物馆送上真挚祝福。

举重博物馆展览的展品

“参加举重博物馆开馆仪式我感觉十分开心,我自己也捐赠了一些纪念品和奖牌,十分欢迎大家到博物馆来参观。”奥运冠军李雯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希望更多市民来参观举重博物馆,了解中国举重的历史发展脉络和举重文化。明年十五运会举重比赛也将在东莞石龙举行,李雯雯也希望更多人可以关注举重赛事,到东莞石龙来观看比赛。

中国第一个世界举重锦标赛冠军及奥运冠军吴数德看着博物馆内陈列的相关资料和展品,勾起了过往征战举重赛场的回忆。吴数德表示,筹备举重博物馆十分不容易,感谢整个社会对中国举重的支持。“我参观完以后也感触良多,举重博物馆对于举重项目的传承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希望有更多的人能够喜欢体育和从事体育,最终让更多的人有强健的身体,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吴数德说。

开馆仪式结束后,嘉宾们还走访参观了东莞石龙举重训练基地、华为运动健康科学实验室和东莞石排潮玩中心,感受东莞这座运动和活力之城的独特魅力。

嘉宾与石龙举重训练中心运动员合影

在东莞市石龙举重训练基地,小队员们正在挥洒汗水努力训练。国际举重联合会主席穆哈迈德·扎路和众多奥运冠军来到体校和小队员们热情交流,奥运冠军们还对小队员们进行了业务上的指导。“青少年是运动的未来,我希望这些青少年可以为中国的体育事业带来更美好的未来。”穆哈迈德·扎路表示,非常高兴来到东莞石龙举重训练基地,也非常荣幸看到这么多的年轻的运动员,希望未来能够有越来越多的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从这座训练基地诞生。

近年来,东莞把举重作为推进体育强市、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抓手,把举重博物馆作为文化强市十大文体设施之一,弘扬举重健儿拔山扛鼎的精神,倡导全民健身运动。第17届巴黎残奥会上,东莞运动员传承举重精神,在国际赛场上顽强拼搏,交出了亮眼的成绩单。10名东莞运动员在巴黎残奥会上以6金2银1铜的奖牌数、金牌数位列全省前列,创下东莞历史最好成绩,让世界看见了东莞力量。

10月17日,2024年“津威杯”全国举重冠军赛暨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举重比赛资格赛在石龙正式拉开帷幕。据悉,本次赛事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共67支代表队(女子代表队31支,男子代表队36支)、525名优秀举重运动员参加角逐。东莞市也以举重博物馆开馆、全国举重冠军赛契机,全力推动“赛事+博物馆”融合发展,不仅将举重培育成东莞体育强市的品牌项目,推进东莞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蓬勃发展,更将讲好中国体育故事,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为推进体育强国、体育强省建设贡献新的更大力量。

文、图|记者 李洪宝 王俊伟 实习生 喻玮

联系我们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邮箱:admin@163.com

电话:400-123-4657 传真:+86-123-4567 地址:浙江 温州市 温州大道欧江大厦26188号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2-2025 welcome-球速体育 版权所有 非商用版本 ICP备案编号:粤IP**********